岗位职责:
1.负责无人驾驶场景Stereo/BEV/Occupancy感知算法设计和开发,包括但不限于3D目标检测、分割、跟踪;
2.负责感知模型在orin芯片上的的优化、量化和部署;
3.负责与系统中其他软硬件集成、测试、分析和问题定位;
岗位要求:
1. 教育背景: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自动化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硕士优先;
2. 专业知识与技能:
精通深度学习模型训练基础知识,能够独立完成特定任务的算法设计,模型搭建、数据准备和模型训练评测的流程。熟练掌握至少一种深度学习训练框架的使用;
有自动驾驶视觉感知算法实际工作经验,如2D/3D目标检测、BEV感知、多任务学习等;
熟悉常用的图像处理算法,熟悉OpenCV库的使用;
加分项:
熟悉CUDA、TensorRT加速经验者优先;
在相关领域国际会议或期刊上发表论文和大型数据集排名靠前者优先。
清联智总部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太湖湾科创带,是一家基于先进的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为露天矿山、深海环境、园区物流与制造等多场景提供高效柔性的智能化解决方案的提供商。清联智控凭借其在运载装备无人化和智能化领域积累的硬核技术实力,取得资本+孵化基地+产业链的通力支持,初步形成全生态合作模式。
创新驱动,顶尖研发团队技术为本
清联智控镶嵌着深厚的“清华基因”,创始团队是一群专注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十余年的清华博士,CEO徐彪在2022年荣登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科技精英榜单。
早在清联智控成立之初,技术出身的徐彪就邀请了中国运载装备领域泰斗级专家丁荣军院士出任清联智控的首席科学家。丁荣军院士既是让中国高铁有了自主机芯的科学家,也曾是执掌百亿规模中车株洲所的企业家,不到一年半时间,清联智控协同创新平台已累计申请百余项专利及软件著作权,逐步构建了自主可控的知识产权体系。2022年12月,清联智控成为江苏省内唯一一家人工智能企业,参与科技部牵头的长三角三省一市的智能水下装备科技攻关项目,项目总投入达3000万元。
政策加持,锚定智能运载风口赛道
能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命脉,从传统的深山采矿,到新兴的深海采矿,技术的转型升级加速了人类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进入“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新时代,利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能加快赋能传统产业数改智转。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与国家政策背景下,清联智控十年磨一剑,锚定露天矿山、深海环境等非开放场景下的运载方式变革需求,开启了智能运载乘风破浪之路。
强强联合,实现商业化示范应用
扎根智能运载领域,行业政策契合度、地理环境、生产运营能力等因素不可或缺,而战略合作伙伴的加盟更是企业加速发展的助推剂。清联智控成功打通上下游产业链,与中国中车、徐工集团、潍柴动力、三一重工等国内头部企业建立深度合作,落地了露天矿区无人矿卡与电铲混合编组作业、智能水下装备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等众多项目,踏上了核心智能技术转化为商业价值的快车道。
资本注入,开创智能运载新未来
清联智控协同创新平台在资本支持下启动建设产业孵化园,占地面积51.4亩,投资金额达14亿元,计划于2024年底完工,该产业孵化园包含了国内首个深海采矿方向的海工装备实验大楼及包含地面载具智能控制中心的大型室外试验场。目前,平台固定资产投入和研发投入已达2亿元,计划到2025年末,累计固定资产投入和研发投入将超过20亿元。潮头浪高风急,已斩获众多投资机构关注的清联智控又将引领怎样的新风潮,请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