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内容:
一、用户研究与洞察
1、用户调研规划与执行
1)设计调研方案:根据产品的目标用户群体和业务目标,确定合适的调研方法,如问卷调查、用户访谈、可用性测试、焦点小组等。例如,对于一款新的健身 APP,可能会结合线上问卷调查了解用户的健身习惯,以及线下用户访谈来深入了解他们对健身 APP 的期望和痛点。
2)招募调研对象:通过多种渠道招募符合目标用户画像的调研对象,这些渠道可以包括社交媒体平台、产品用户社区、专业调研机构等。例如,在研究一款企业级办公软件时,通过企业内部推荐和专业的 B2B 用户调研平台招募企业员工和管理人员作为调研对象。
2)收集和整理数据:执行调研活动,收集用户的反馈、意见、行为数据等。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编码和初步分析,例如,在可用性测试中,记录用户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操作步骤、错误次数、完成时间等数据,并进行量化分析。
2、用户需求分析与挖掘
1)需求提取:从调研数据中提炼出用户的真实需求,包括功能需求、情感需求、体验需求等。例如,从用户对在线购物平台的反馈中,发现除了基本的购物功能,用户还有对商品评价真实性的担忧,这就是一个潜在的情感需求。
2)需求优先级排序:结合产品战略和业务目标,对用户需求进行优先级排序。高优先级需求通常是那些能够解决用户核心痛点或者对用户体验有重大提升的需求。例如,对于一款打车软件,确保用户能够快速准确地打到车的功能需求优先级就很高。
3)需求洞察:深入理解用户需求背后的动机和心理因素。通过分析用户行为和反馈,挖掘用户未被满足的需求和潜在的机会点。例如,通过观察用户在使用移动支付软件时的犹豫行为,洞察到用户对于支付安全的深层次担忧,从而挖掘出加强安全验证功能的需求。
3、建立用户画像和用户旅程地图
1)用户画像创建:根据用户调研数据,构建典型用户的画像,包括用户的基本信息、行为特征、心理特征、目标和痛点等。例如,对于一款旅游规划 APP,可能会创建 “年轻的背包客”“家庭旅行者” 等不同的用户画像,其中 “年轻的背包客” 画像可能包括年龄在 20 - 30 岁之间、喜欢自由行、注重性价比等特征。
2)用户旅程地图绘制:描绘用户在使用产品(或与产品相关的服务)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包括接触产品、使用产品、获得服务、离开产品等阶段的行为、情感体验和需求。例如,在设计一款银行金融服务 APP 时,用户旅程地图会展示用户从下载 APP、注册账号、进行转账操作、查询账户余额到注销账号等各个阶段的体验。
二、体验设计与规划
1、体验策略制定
1)定义体验目标:基于用户需求和产品定位,确定产品的体验目标,如易用性、高效性、愉悦性等。例如,对于一款音乐播放软件,体验目标可能是让用户能够轻松地发现喜欢的音乐,并且在收听过程中享受高品质的音效和便捷的操作体验。
2)制定体验原则:建立指导产品体验设计的原则,如简洁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可视性原则等。这些原则将贯穿于产品的界面设计、交互设计和内容设计等各个方面。例如,在设计一款智能家居控制 APP 时,遵循简洁性原则,确保用户能够在最少的操作步骤内完成对家居设备的控制。
3)体验愿景规划:描绘产品未来的理想体验状态,为产品体验的长期发展提供方向。例如,对于一款虚拟现实(VR)游戏产品,体验愿景可能是让玩家完全沉浸在虚拟世界中,获得身临其境的游戏体验。
2、体验设计协作
1)与设计团队合作:与用户界面(UI)设计师、用户体验(UX)设计师、交互设计师等密切协作,将用户需求和体验目标转化为具体的设计方案。例如,在设计一款电商 APP 的购物车功能时,和设计师沟通如何让用户方便地添加、删除商品,以及查看商品总价等操作体验。
2)参与设计评审:对设计团队提供的设计稿进行评审,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例如,在评审一款社交 APP 的聊天界面设计时,检查信息发送和接收的视觉效果是否清晰,表情符号的使用是否方便等。
3)与开发团队沟通:将体验设计方案准确地传达给开发团队,确保开发过程中能够实现设计意图。例如,在开发一款在线教育平台时,向开发人员解释课程播放界面的交互设计要求,如暂停、快进、快退等按钮的操作逻辑。
3、信息架构与流程设计
1)信息架构规划:组织产品中的信息内容,确定信息的分类、层级和关联关系。例如,在设计一款新闻资讯 APP 时,规划好不同类型新闻(如政治、经济、娱乐等)的分类和展示方式,以及如何通过标签、搜索等功能让用户方便地找到感兴趣的新闻。
2)流程设计优化:设计用户在产品中的操作流程,确保流程简单、高效、符合用户习惯。例如,在设计一款在线办公软件的文档审批流程时,优化流程,减少不必要的操作步骤,提高审批效率。
三、体验评估与优化
1、体验指标设定与监测
1)确定体验指标:建立衡量用户体验的指标体系,包括可用性指标(如任务完成率、错误率)、用户满意度指标(如净推荐值、用户满意度评分)、性能指标(如页面加载速度、响应时间)等。例如,对于一款移动应用,设定任务完成率不低于 80%,页面加载速度在 3 秒以内等体验指标。
2)数据收集与监测:通过各种工具和方法收集体验指标数据,如使用专业的用户行为分析工具(如 Google Analytics)、用户反馈平台、性能测试工具等。定期监测指标数据的变化情况,例如,每周分析一次移动应用的用户行为数据,每月收集一次用户满意度评分。
3)体验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影响用户体验的因素和问题所在。例如,通过分析用户在电商平台的购物流程数据,发现用户在结算环节的流失率较高,进一步分析可能是因为支付方式不够多样化或者结算页面加载缓慢导致的。
2、体验问题发现与解决
1)问题识别:通过用户反馈、体验测试、数据分析等方式发现产品体验中的问题,如界面设计不友好、操作流程复杂、功能缺陷等。例如,在用户反馈中发现用户对一款软件的新手引导功能不满意,认为引导内容过于复杂。
2)解决方案制定:针对发现的问题,与相关团队(如设计团队、开发团队)共同制定解决方案。例如,对于新手引导功能过于复杂的问题,可以考虑简化引导内容、采用分步引导的方式或者增加引导过程中的互动性。
3)优化实施与跟踪:推动解决方案的实施,并跟踪优化后的效果。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并且没有引入新的体验问题。例如,在实施新手引导功能优化后,通过用户测试和数据分析来验证优化后的新手引导是否提高了用户的满意度和产品的易用性。
3、持续优化与创新
1)体验优化迭代:根据体验评估的结果和用户需求的变化,持续对产品体验进行优化和迭代。